观点理论

古人云:民者,国之根也;民者官之本也。人民群众是国家的脊梁,是干部的基础。作为人大代表是人民的“勤务兵”,是群众的“代言人”,因此,必须要有“民重我轻,民富我荣,民困我帮,民权我维”的“民心”意识,自觉以民为主,服务于民,做到“四勤”。

 勤于学习强“力气”。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发展后劲怎样,不是看表现好不好,而是看学习强不强。俗话说,学则,富也;学则,知也,才也。学习是进步的摇篮,学习是知法明理的路标。毛泽东同志曾讲:情况是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作为人大代表,如果不学习思想就会“生锈”,“民心”意识就会弱化,行动上就会“掉队”,就会跟不上党的政策法规,因此,“勤学,苦学,常学”这是保持人大代表不变质不落伍不“迷糊”的有效手段。知识源于学习,能力展示学习,工作离不开学习,作为人大代表要“善学,会学,能学,常学”,以学促进,以学强身,勤学政策保持“方向”,勤学法规守好“身子”,勤学知识增长“力气”,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勤除“圈子”建“阵地”。“圈子”是一个人日常活动的“轨迹”,是一个人人际关系和爱好兴趣的辅证。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不同的兴趣爱好就会构成各不相同的人生“圈子”。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把“圈子”当成利己的工具,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都是自己“圈子”里的人,平时的活动交往都是在“圈子”里开展。古人云,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这种“圈子”意识说到底就是腐朽思想在作怪,这种“区域”思想要不得,“圈子”会成为为民服务的一堵“围墙”,把群众关在了“门外”。作为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代表人民意志、行使人民权利的“使者”,因此,必须坚守人民这个根本,守住人民这个“阵地”。俗话说,损民则伤己,失民则亡身。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民心为上,真正用真情去构建“阵地”,用纪律去维护“阵地”,用爱心去浇灌“阵地”,才能无愧于人民代表这个称号。

勤摘 “帽子”低下头。“帽子”是一个人职务、身份的象征,由于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从各行各业选出来的精英,因此,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头衔”,戴着这样或那样的“帽子”。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大代表正是因为有了“帽子”,从而,把自己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面对群众只见“昂头”不见“低头”,看人“戴眼镜”,说话打官腔,做人失“民味”,无论走到哪里都把“帽子”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戴着“帽子”,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古人说,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与群众的交往贵在诚心真心,只有用平等的身份,用亲人般的情感去同群众交流,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那种以“帽子”压人,以职务欺人的后果就是离民害己,因此,作为人大代表在与群众的交往中一定要摘下“帽子”放下“架子”。

勤拓视野谋发展。俗话说,视野有多大,道路就有多宽。一个人的发展怎么样,关键看视野宽不宽,志向大不大,毅力强不强。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曾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合乎时代潮流,说到底就是要拓展视野谋发展,做到“三个突破”,既:突破僵化思想更新发展意识;突破旧方法变更新手段;突破区域思想打造全局观念。作为人大代表要善于“走出去学,请进来帮,全方位听,疑惑处问”,坚持把“提升自己,更新观念,增强能力”做为为民服务基础,紧紧围绕人民这个核心,打开思路,创新方法,不断为群众谋求新出路、新发展、新天地。


 

作者: 谢清泉     涪城区龙门镇人大主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