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游仙区人大常委会狠抓“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工作,成效良好。
一、稳定有序,种出“人大代表之家”新希望
区人大常委会从科学合理、便民为民的角度出发,突出当地特色,形成既有平台共性,又独具风格的“家”。目前,全区所有乡镇、2个街道办和经济试验区均全面完成“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工作,为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统一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关于在乡(镇)、街道办事处创建“人大代表之家”(试点)的工作方案》《人大代表之家建设统一标准》,严格做到了“八有”,有场地、有标识、有设备、有制度、有人员、有记录、有联系、有反馈,并以此为载体精心组织活动、开展分类工作。
(二)先行试点。2016年,率先在涪江街道办、新桥镇、
石马镇、魏城镇、忠兴镇试点“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工作,从工作时间、软、硬件标准、组织实施、人员经费等方面进行了指导和保障。累计接待群众共2000余人次,收集群众各类建议、批评、意见300余件,均已办结完毕,满意率100%。
(三)全面推开。一是加强培训指导。去年3月至5月,相继组织人大干部分别到三岔湖、北川、青岛开展业务培训,6月9日组织召开了全区乡镇人大主席工作会,学习借鉴经验,提高业务能力。二是用好网络平台。在全市率先建立“游仙人大”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科学设置“人大之窗”“代表之家”“富乐互动”三个板块,随时实时了解各级人大工作动态,掌握代表建议办理情况,通过服务平台对符合条件的政府拟任人员进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等。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全部开设人大微信群、微信公众号、QQ群,为人大代表知政知情、学习交流,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三是组织代表活动。组织代表进“家”,学习工作、接待选民、研究问题,交流履职经验。组织代表出“家”,开展视察、调研等活动。积极开展了人大代表“五个一”、“双联”、“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等活动。
(四)亮点纷呈。新桥镇人大主席团充分激发代表履职积极性,创新建立了“四个一” 代表履职平台,即镇人大建立一个代表之家;每个代表小组建设一个代表接待站;镇机关院内醒目位置设置一处人大工作宣传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了“三合一”信息网络平台。徐家镇人大主席团创新“四题工作法”,即党委“立题”,人大“议题”,政府“解题”,代表“监题”,充分调动党委政府和人大代表履职积极性。石板镇人大主席团创新“人大代表+合作社联盟+贫困户”模式,广泛动员人大代表和家庭农场联盟经营户通过土地代管、技能培训、帮助就业等方式“1对1”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其工作经验已被《人民权力报》刊载。
云凤镇人大主席团针对人大代表活动中存在的“代表难组织、活动难开展、能力难提高、作用难发挥、实效难体现”的五难问题,创新开展整合资源“有”原则、与时俱进“有”载体、创新方法“有”平台、突出实效“有”办法的“四有”工作法,有效解决了开展代表活动中存在的难题。
(五)严格考核。区人大常委会加强对建设“代表之家”工作的考核,严格按照《人大代表之家建设统一标准》,从“八有”等建设内容量化了考核内容,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考核办法及评分标准,对考核组织领导、考核方式方法、考核结果运用三个方面作出了详细安排。
二、积极探索,耕好“人大代表之家”试验田
游仙区人大常委会着力创新工作方法,打造市人大代表之家,形成了“围绕一个目标、建设二个平台、突出三项展示、开展五项活动、取得五项成效”的“12355”工作法。
(一)围绕一个目标。我们打造的“市人大代表之家”围绕着:建规章立制度,打造长效规范之家;畅社情通民意,打造联系群众之家;强素质重履职,打造议政督政之家的长期性目标。
(二)建设二个平台。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号的线上网络平台展示和线下代表活动室的运用,实现了“市人大代表之家”的线上网络平台和线下实体平台建设。
(三)突出三项展示。一是突出理念展示,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真实反映社情民意。二是突出形象展示,将45名市人大代表形象展示在展示栏内。三是突出履职展示,将45名市人大代表履职活动,通过图片展示在“履职掠影”栏内。
(四)开展五项活动。一是开展学习培训活动,让学习知政制度化。二是开展视察调研活动,让活动内容具体化。三是开展联系群众的活动,让活动方式多样化。四是开展代表小组活动,让履行职务常态化。五是开展交流履职经验活动,让依法履职规范化。
(五)取得五项成效。一是代表工作有了新平台。二是代表激情有了新迸发。三是代表素质有了新提升。四是代表活动有了新内容。五是代表履职有了新突破。
三、总结提升,规范“人大代表之家”运行新轨道
(一)精心组织,“建”好家。按照“节俭、规范、务实、效能”的勤俭办事原则,节俭安“家”,认真指导代表之家建设工作,落实专门人员和工作经费,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目标,切实做好建设工作,确保“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工作有人抓,逐步见成效。
(二)健全机制,“管”好家。硬件方面,从代表学习活动室的建立,到代表形象展示栏、代表履职掠影栏的完成,要求“人大代表之家”建设要有丰富内容;软件方面,从代表学习、视察调研、联系群众、述职等制度到各类档案资料的完善,要求“人大代表之家”建设要有规章制度。促进“人大代表之家”建设与代表活动的开展有机结合;人员方面,配备了专人负责建“家”工作,负责管理“人大代表之家”的日常事务;经费方面,落实专项经费,保障“代表之家”建设工作正常运转。
(三)宣传有力,“传”好家。积极向《人民权力报》《四川人大网》等相关媒体上报各类经验做法,先后有4篇信息被《人民权力报》刊登,20余篇信息被《绵阳人大网》、《今日游仙》采用,同时,我区上报的《观发展促发展人大代表看游仙真真切切的发展》新闻信息获得了省人大第26届四川人大新闻奖三等奖。
“人大代表之家”的建立,为闭会期间的人大代表活动提供了阵地,也为基层民主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让“家”真正成为了学习交流的园地、联系群众的桥梁、履行职责的平台。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开拓创新,持续发力,精益求精,让“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