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操作系统——OS(Operator System)】

【初识操作系统——OS(Operator System)】

好了,我们知道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是用来管理底层硬件的,那在学习操作系统是如何对底层硬件进行管理的之前,我们要正确理解到底什么是管理。

我们知道操作系统是软件,它无法触碰或者接触到到硬件,所以无法像我们普遍认知的那样对硬件进行管理,这里它管理的方式实际上是管理那些硬件的属性或者数据,不仅针对操作系统,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

这里我们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谈谈管理,现在给出三个角色:学生、辅导员和校长。很明显,校长在这三个人当中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那么辅导员充当什么角色呢?

仔细想想,实际上完成任何一件事都要经过两个过程,首先是决定要不要做这件事或是如何做这件事(决策),然后就是去做这件事情(执行)。校长作为管理者来管理学生,校长实际上就是那个做决策的人,但是校长作出决策后并不需要自己来执行,而是让辅导员去执行,所以辅导员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管理者的决策,我们通常将其称为执行者。

虽然说校长是管理学生的,但是我们在学校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到校长本人的,那么校长是如何做到在不看到我们的情况下对我们进行管理的呢?

假如现在校长要求辅导员将计算机成绩排名前十的学生的各科成绩以及平时表现记录拿过来,他将从这十名同学之中选出三名学生参加本次的编程大赛,当辅导员将资料拿来后校长选出三名学生说:“就这三个了,你找个老师对这三名学生进行一下强化训练,然后参加本次的编程大赛。”然后校长就什么也不管了。

在这个过程中,校长根本没有见过这三名同学,就对其进行了管理,他根据的是什么?没错,他根据的是数据(各科成绩以及平时表现记录)。实际上,学校将我们每个学生的各种信息都进行了管理,基本信息、成绩信息以及健康信息等等。

每一套信息都对应一名学生,校长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管理就能做到对学生的管理。这么一套信息在C语言当中我们称之为抽象结构体,而在C++当中又叫做面向对象也就是类。 当学生的数量多起来了,校长就可以将全部学生的信息组织起来,当然组织的方式有很多种(链表、顺序表、树),而每种组织方式都有其自己的优势,于是就有了一门课程专门教我们管理数据的方式,那就是数据结构。这里我们假设校长以双链表的形式将学生的信息组织起来。

此时校长对各个学生的管理,实际上就变成了对这个双链表的增删查改。当有新生时直接向该双链表加入一个结点,当学生毕业后直接将学生信息从该双链表当中移除即可。

总结一下: 管理者管理被管理者,实际上是先将被管理者的各种信息进行描述,然后再将多个被管理者的描述信息根据某种数据结构组织起来,最后管理者管理被管理者实际上就是对数据结构的管理,即管理的精髓:先描述,再组织。

搞清楚管理以后,反映到操作系统上,其实管理的也是那些底层硬件的属性,在操作系统内部将这些底层硬件进行描述,最后将他们组织起来,无论是这些硬件,还是后面即将学习的进程,操作系统管理的方式都是,先描述,在组织!

相关推荐

很出片!郑州西流湖公园爆红!游玩全攻略→
365bet体育在线投

很出片!郑州西流湖公园爆红!游玩全攻略→

📅 07-15 👁️ 5833
料理棒和料理机有什么区别 料理棒和料理机怎么选
0除以任何数都得零对吗?
真的365会不会黑款

0除以任何数都得零对吗?

📅 07-04 👁️ 9156